在為期五日精實的矽谷參訪行程中,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夥伴拜訪了 15+ 位矽谷投資人、加速器、創業者與創投機構,涵蓋創業傳奇、AI-native VC、數據驅動的投資模型與國際加速器網絡。深入觀察全球資本的流動趨勢,梳理創投方法論的關鍵演化方向,我們歸納三大核心洞見:
▍矽谷投資哲學:「穩、久、深」才是穿越週期的關鍵
傳奇創業家吳錦城先生以四次成功創業、累計逾新台幣 1800 億的市值實踐其核心信念——「資產要穩、影響要久、操作要深」。他強調,AI 雖為新世代基礎能力,但真正具穿透力的機會在於 AI 與能源、材料、醫療等垂直場域的深度結合「AI + X」。台灣若想在全球市場扎根,必須從「在地參與」出發,建立持續互動的社群關係與產業理解。
Google gTech 總監暨天使投資人 Victor Shen 則強調:「我們投資的是人,不是項目。」創辦人的潛力與格局遠比產品成熟度更具指標性;即使項目最終未達標,一位具備領導力與國際視野的創業者仍可能成為產業下一波變革的關鍵推手。
Gamma 執行長 Grant Lee 更進一步提出,創業團隊的競爭力不在速度,而在「學習與修正的能力」。在當代創業生態中,「學習曲線的陡峭程度」成為衡量進展的核心指標。
真正具有價值的投資,不在於短線估值,而在於是否能共同創造一個具有延續性的知識與價值網絡。
▍VC 方法論革新:投資流程正被「工程化」
從 500 Global 到 SignalFire、Techstars,矽谷頂尖創投機構正大幅重塑投資流程的運作方式:直覺與人脈依賴已逐漸退場,取而代之的是數據、模型與全球性網絡的協同推動。
🔹500 Global|打造全球資本與人才的對接平台
500 Global 以超過 3,000 家投資組合、35 家獨角獸的實績,構築了一套涵蓋市場洞察、人才培育與後續成長支援的系統性流程。他們不僅進行種子階段投資,更致力於創業者後續階段的陪伴與市場連結。
🔹SignalFire|AI 驅動 × 人本判斷的雙軌決策模型
作為 AI-native VC 的代表,SignalFire 透過內部的 Beacon 平台整合分析上億筆資料,預測人才流動、團隊潛力與市場機會。但他們也強調:「AI 是輔助判斷的工具,而非裁決的依據。」在最終決策過程中,對創辦人特質的理解仍然至關重要。
🔹Techstars|產業協作 × 國際導師網絡的雙輪推動
Techstars 結合企業資源(如 Disney、AWS 等)與全球 30+ 城市的在地加速器,創造一個支援早期創業者的協作生態。投資策略正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追蹤」,並專注於 AI、DeepTech、ClimateTech 等長期賽道。
▍AI 時代的創投思維:從追快到學快、從策略到組織韌性
在生成式 AI 帶來的創業熱潮中,真正脫穎而出的不是速度最快的團隊,而是最能適應變局、維持持續學習能力的組織。
Gamma CEO Grant Lee 將公司全力押注於 AI 驅動的產品重構,將「設計夥伴」AI 融入簡報工具核心,最終成功扭轉留存曲線並實現高速成長。他的經驗印證一個核心觀點:現代創業的最大資產是組織的學習速度與修正節奏。
SignalFire 的 AI 平台則進一步揭示「創業不是個人決斷的藝術,而是數據+直覺+人性的組合工藝」。Beacon 的作用不只是發掘標的,而是成為一套學習型投資基礎設施,在陪伴企業十年的過程中不斷進化。
▍SIC 的行動與反思:從台灣的硬實力出發,構築跨境資本與社群優勢
真正能穿越產業週期與市場波動的,不是下一個風口,而是能夠持續創造連結與價值的社群。SIC 將持續深化「早期投資 × 共創社群 × 永續循環」的實踐模型,並透過 Evergreen 投資機制支持創業者從 0 到 1、從 1 到全球。我們相信,台灣不只是擁有強大的製造與科技基礎,更有潛力成為全球創業生態中,連結資本、人才與價值的戰略節點。
📩 若你對矽谷交流經驗、SIC 海外計畫或跨境資本合作有興趣,歡迎聯繫我們|service@sicglobal.net
🔗 加入 SIC 全球社群 → https://sic-global.circle.so/sic-in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