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浪潮下高成長新創的資本、人才與全球佈局
新加坡科技週(SWITCH 2025)於本週正式展開,Startup Island TAIWAN 攜手 Tai-Sin Startup Summit、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與多方策略夥伴,於主展會前策劃一系列重點對談與產業交流,聚焦「台星新創投資連結」,勾勒早期創業者如何在全球競局中佔得先機。
▍全球 AI 與生態系統重塑下的「三大賭注」
OpenAI 團隊分享接下來幾年將改變產業的「三大趨勢」
模型持續進化: 從 GPT-4 跨越至 GPT-5 系列,這不僅是算力的提升,更是推理能力的質變。AI 將能處理更複雜的商業邏輯,為企業應用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
Agent 構建普及化:Agent Builder 這類低程式碼工具,讓設計多重 AI 協作的工作流程變得像拖曳圖示一樣簡單。未來,每家企業都能輕鬆擁有專屬的 AI 助理 。
生態系統擴大深化:ChatGPT Apps 的出現,尤其是 Instant Checkout 等功能的加入 ,代表聊天機器人不再只是資訊工具,將直接轉型成產生交易的商業平台 。
這波變革迫使新創必須從第一天就具備國際化思維。新加坡市場雖小,卻培養了創辦人「出海」的 DNA;而台灣則擁有深厚的製造業底蘊與工程人才優勢,全球約 90% 的 AI Server 皆由台灣生產,為 AI 結合硬體創新提供絕佳場域。
▍高成長新創的「募資」與「人才」策略破局
技術突破只是第一步,新創的規模化成長,更需要強勁的資本後盾與彈性的人才策略。
1. 資本破局:專為創新設計的友善募資平台
TWSE 特別設立的臺灣創新板(TIB)接受無營收或尚未獲利、但具有創新潛力的公司掛牌上市,明確鎖定 AI、生物科技、數位雲端服務等高成長產業。TWSE IPO 的平均市值約為 1.55 億美元,遠低於美國的平均 6.13 億美元。對於有國際雄心、但規模尚未達美股門檻的新創來說,是一個高效且可預期的資本出口 。
2. 人才破局:出海的「軟著陸」策略
新創跨國擴張時,「人非萬能,沒人萬萬不能!」的痛點隨即浮現 。Slasify 策略總監在分享中點出,跨境佈局時,人力資源的法務合規與人才招募是最棘手的挑戰 。因此,「軟著陸解決方案(Soft-landing as a Solution)」成為關鍵 。這類方案允許新創在無需設立海外實體的情況下 ,透過專業服務彈性聘用當地員工,藉此大幅降低初期的法務風險與行政成本。
▍價值共創:天使社群眼中「高潛力創辦人」的關鍵特質
在早期投資階段,創辦人永遠是最核心的關鍵 。SIC Agentic AI 領域合夥人 Ray Wu 與 AngelCentral 兩大天使社群代表一致認為,天使投資人的角色已從單純的資金提供者,轉向「價值共創者」。投資人不再只看商業計畫書上的數字,而是:
「做事方式」與執行節奏:創辦人面對挑戰的反應力與解決問題的彈性。
「Bet on themselves」的決心:創辦人是否投入足夠的自有資源或決心在事業上。
在地差異:國際化與估值邏輯
新加坡:由於新加坡市場規模有限,創辦人一開始就必須具備國際化的視野與佈局能力。在估值上傾向採用「benchmarked valuation」,邏輯更透明、可擴張。
台灣:台灣新創雖擁有優秀技術,但常見估值認知較為模糊,有時會延誤募資進程。台灣創辦人應更積極引入國際夥伴,並將台灣作為連結全球供應鏈、建立可全球 Scale 營運模式的跳板。
▍台灣新創出海閉環
AI 技術 × 軟著陸策略 × 友善資本市場 × 國際社群連結 = 實質影響力。
這一系列活動串聯起的跨國對話,不僅為台灣新創指出了一條清晰的全球化道路,也讓世界看見台灣在 AI 時代下,從硬體製造優勢到軟性生態支持的完整且高效的創新閉環。SIC 將持續作為這股動能的推手,促成更多跨國投資與價值共創。
誠摯感謝 Startup Island TAIWAN、Tai-Sin Startup Summit、亞洲台商總會青商會與會長 Bruno 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