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兆元市場到台灣新創:北醫生醫加速器與 SIC 共築大健康影響力生態系
▍新創生態系協作:臺北醫學大學與 SIC 的影響力鏈結
11 月 6 日,由北醫生醫加速器(TMU Biomed Accelerator)和 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共同舉辦的「Impact Health-醫療新創永續影響交流茶會」,聚焦醫療健康的前沿趨勢,引領投資人挖掘六家具潛力的台灣新創,共探醫療創新的下一步。
北醫生醫加速器營運長賴宜暄首先強調了臺北醫學大學體系的獨特優勢,指出北醫生醫加速器透過臺北醫學大學強大的臨床網絡,協助新創從臨床痛點釐清、商業模式建立到產品臨床驗證的孵化落地,有效加速了創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關鍵轉譯環節。
SIC Healthcare 領域合夥人陳如芬則從資本視角闡述了 SIC 的策略投資價值,表示 SIC 作為策略投資人,除了提供資金支持,更為團隊提供國際市場擴展的跨境鏈結。
近年來,全球健康議題已從單純的治療轉向更宏觀的「大健康生態系」,結合科技、永續理念與創新商業模式,正迎來一波爆發性的成長浪潮。在台灣,這股創新浪潮的關鍵推手之一,北醫生醫加速器肩負著醫療創新孵化與轉譯的關鍵任務;而 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則作為策略投資人,雙方共同建構了一條從孵化、臨床轉譯到策略投資,共創影響力獨角獸的完整路徑。
▍全球影響力投資:超越傳統回報的雙底線策略
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影響力資產管理規模(AUM)已達 1.57 兆美元,且獲利表現與傳統市場相比毫不遜色。其中,醫療健康更是重要領域,2025 年佔比達 11%。
SIC Healthcare 領域合夥人陳如芬進一步將大健康市場細分為三個核心趨勢,並點明其巨大的市場潛力:
精準醫療:受惠於基因定序技術普惠趨勢,推動個人化治療發展,預計至 2033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2,126.5 億美元。
智慧醫療:AI 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在診斷、慢性病管理與遠距醫療領域,預計至 2030 年市場規模上看 3,852.8 億美元,北美市場仍居產業主導地位。
永續醫療:涵蓋環境保護、數位化轉型,以及優化資源分配等醫療模式調整,目標是讓醫療系統能長期穩健的服務全球。
無論是透過基因技術推升的精準醫療,或是由 AI 驅動的智慧醫療,其市場規模皆有望在未來幾年內突破數千億美元,成為全球資本競逐的「兆元賽道」 。
▍台灣新創力量:三大趨勢的在地實踐
一、精準與再生:鎖定癌症及組織修復的個人化未來
鎂迪生醫:開發奈米螢光追蹤平台(LuminX)與活化記憶型 T 細胞平台(MD-ACT),專注於解決實體腫瘤的免疫難題,推動下一代 ACT 療法。
一曜再生:專注於人源及植物外泌體的研發與臨床應用,鎖定組織再生、慢性傷口癒合等醫療領域。
益禧生醫:亞洲唯一提供多種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植入物的公司,利用獨特技術處理人體組織,實現永久性組織修補,定位為「永生醫學」方案提供者。
二、智慧醫療:AI 賦能慢性病與居家照護
奇翼醫電:運用 AI 與可穿戴感測器,開發出全球獨特的非侵入性連續血糖偵測系統,革新慢性病管理模式。
開源智造:針對台灣約 30 萬名鼻胃管使用者,推出全球首款結合 AI 聲紋辨識的「FeedSafe 佳灌安」鼻胃管安全檢測系統,大幅降低居家照護誤灌風險。
三、永續醫療:從職場打造健康 ESG 數據
若林創意 Walkii:透過 AI 與遊戲化模組,提供企業員工永續健康職場 SaaS 解決方案,以解決企業健康促進低參與率問題,並將員工健康數據納入企業 ESG 報告。
藉由北醫生醫加速器臨床轉譯能力與 SIC 策略資金、國際視野的合作鏈結,我們期待助力台灣醫療創新在地深耕,接軌全球。在國際大健康生態系中,深化台灣科技與觀點的正向影響力。







